近年来,我们石家庄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建设生态文明”、“建设美丽中国”等一系列指示精神为指导,提出了创建“国家森林城市”的战略目标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,坚持秉承“让森林走进城市、让城市拥抱森林”的建设理念,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、和谐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。那么,我市森林城市建设取得了怎样的进展、成果如何呢?近日,笔者走访了林业局的相关专业人士,对此做了详细的描述。
2012年出台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
2012年,我市编制出台了《石家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》,确立了具有石家庄特色的创建森林城市的理念。规划旨在将森林城市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、提升河北省会形象、拉动城市经济、建设宜居名城的具体措施来抓。坚持从石家庄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、气候地理特点和文化历史传承出发,确立了以“一轴两翼,三环九射,七核百点”和“一带、一屏、三网、十块、多点”为框架的森林城市建设格局。规划要求通过将生态建设与历史文化相结合,与现代科学和历史文明相融合,提高广大参与者的生态文化修养,重建人们心目中的生态文化。
城市生态绿化建设成果显著
在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指引下,按照“依山傍水锦绣地,林茂果丰森林城,绿色生态石家庄”的森林城市建设理念,滹沱河市区段16公里水面已经达到全线蓄水条件,增加水面900多万平方米、绿地600多万平方米。在滹沱河藁城区段,沙土飞扬的河两岸已被各宽1000米的速生林带覆盖,树木枝繁叶茂,一排排新栽植的核桃树苗开始结果。而在滹沱河百里绿廊建设工程中,沿线县(市)区已在河道两岸1000米范围内,栽植速生林10万亩、经济林3万亩。
同时,我市重点打造了太行山生态屏障、太行山绿化工程;在辖区高速公路、国省道、县乡公路两侧,集中建设了总长3000余公里的绿色廊道,让“路随林走,绿伴路行”。此外,通过规划建绿、拆违建绿、拆墙透绿等举措,完成了裕华路、中山路、槐安路、体育北大街等一大批道路绿化工程,各类公园广场51个,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.5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.2平方米,形成了“300米见绿、500米见园”、“三季见花、四季有绿”的城市新景观。
截至今年6月,我市绿化面积达到了760万亩,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6%,城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%,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0%,初步构建起了多树种、多层次的生态绿化格局。5年来,城在林中、林在城中、人在绿中的森林城市逐渐呈现出来。
促进地产升级、产品更重生态
《2015年石家庄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行动方案》中明确指出了社会绿化主要提高包括单位和居住区绿化、义务植树、林荫停车场建设,以及古树名木保护、城区绿化精细化管护等在内的绿化生态建设要求,其中,居住区的绿化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。此举对于推进我市森林城市的建设具有非同寻常意义,也促进了我市房地产开发的升级改造。
肖家营城中村改造项目鸟瞰图
在居住区生态绿化、地产产品升级上,长安区的肖家营城中村改造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。项目总占地面积近千亩,规划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,内享8万平方米中央公园,绿化率45%。户型全通透,以最标准的设计工艺缔造绝佳户型,阳光在室内的时间超过传统户型的35%。森林城巨资打造的繁华园林景区,荟萃了世界各地园林艺术大观,恢宏盛放,融合玫瑰原野、中央公园、迷雾森林三大主题景;项目与滹沱河、石津灌区两大生态资源、绿色长廊南北呼应;被太平河远景、太平河公园、赵佗公园、石津灌区文化公园簇拥,集居住、运动、休闲、景观特色与艺术特色于一身,是为石家庄城市北部的奢华宜居生活园林。
随着森林城市的建设、发展,未来石家庄的房地产市场将会更加注重科技、生态、宜居,朝人文地产、生态地产、科技地产的方向发展。
拟批准石家庄市为国家森林城市
2015年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“攻坚”之年,我市制定并下发了《石家庄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冲刺方案》,以增强人们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的意识,推进森林城市的发展步伐。在市委、市政府的领导下,在石家庄全市人民的努力下,2015年10月,根据《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LY/T2004—2012》等相关文件要求,综合专家审评结果,国家林业局拟批准石家庄市为国家森林城市。
肖家营城中村改造项目外景